详细信息
  当前位置:首页 -> 服务项目 -> 娃爸娃妈们看过来,这份上海公安的“防拐锦囊”请收好!

娃爸娃妈们看过来,这份上海公安的“防拐锦囊”请收好!

发布时间: 2020-02-11 11:52
几天前,一张涉嫌贩卖儿童的犯罪嫌疑人“梅姨”的照片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。其实,每次与贩卖儿童有关的信息,朋友圈永远转发最快,这背后是全社会恨拐、反拐的价值共识,也来自于人们对骨肉分离带来伤痛的同理心。
那么,儿童究竟应该如何保护自己?儿童失踪后,家长又应该如何做?平时又该如何提高儿童的自我防范意识?
对这些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,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五支队打拐专家金海坚对此进行了全面解答。他在揭开上海“打拐”面纱的同时,也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一份“防拐锦囊”。
上海已建立打拐DNA数据库
上海市公安局“打拐办”承担着全市公安机关“打拐”专项行动的指挥协调、督促检查、情况汇总等工作。除了负责侦破拐卖、拐骗案件,通过DNA比对助人寻亲之外,各类儿童疑似失踪事件也少不了他们的参与。
据上海市公安局“打拐办”介绍,近十年来,上海没有发生过抢夺、偷盗、诱骗后贩卖儿童的案件。这背后,是科技与机制的合力作用使然。
2009年,公安部决定在全国开展打击拐卖儿童、妇女专项行动。至此,上海开始建立打拐DNA数据库,按照公安部要求,对五类人员必须采集血样进行DNA检验,同时将数据录入全国库。
这五类人员包括:已经确认被拐卖儿童的亲生父母,自己要求采血的失踪儿童亲生父母,解救的被拐卖儿童,来历不明、疑似被拐卖的儿童,来历不明的流浪、乞讨儿童。
据金海坚介绍,上海警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“来历不明儿童排摸工作机制”,重点对流浪乞讨儿童、居民私自收养的社会弃婴、民政部门养护的儿童等,一律采血进行DNA比对甄别,第一时间排除拐卖嫌疑。
“2011年以来,我们已经采集了此类儿童的血样3000多例,至今没有发现被拐卖的案例。”金海坚介绍,市民普遍关心的流浪乞讨儿童也是如此,上海对民警巡逻发现和市民举报的流浪、乞讨儿童,都会第一时间带到安置点进行身份调查和血样采集比对。
“从2012年起,我们建立了一个清单,至今已经录入了300多例14岁以下流浪乞讨儿童的信息,包括他们的照片、身份信息和DNA信息。”金海坚说,在这组信息中,至今未发现有拐卖儿童的案例。
对话:
人贩子从“带你走”变为“你给我带路”
Q
孩子失踪后,家长可以立即报案吗?不少人都以为,警方要24小时才会立案?
金海坚:这是许多人对警方工作流程存在的误解,不少家长很可能因此丧失报警的黄金时间。事实上,公安部要求全国派出所、刑警队等一线公安机关,对群众报告儿童失踪、被拐卖的案件,必须立即组织查找和侦查调查。在上海,警方建立了“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”,凡是接报14岁以下儿童失踪警情,警方将第一时间协助寻查。6小时后尚未找到,即立为刑事案件。
Q
上海警方建立的“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”是如何运作的?
金海坚:接到报案后,派出所、邢队都会第一时间介入,走访家人、学校等知情人员,甄别案件性质。警方也会配合报案家属,及时调阅路面监控,寻找有利线索。
案件的甄别也是关键的一环,因为我们确实遇到过父母在争夺孩子抚养权的情况下,一方将孩子藏起来的情况。
一旦确定系儿童失踪案件,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,落实“一长三包”责任制,也就是由地区公安分局分管局领导任专案组组长,“三包”则是指案件包侦破、孩子包找回、家属情绪包稳控。
Q
从近几年全国各地发生的拐卖儿童案例来看,人贩子的拐骗手法有什么变化?
金海坚:过去“骗子”以谎称是孩子家长的朋友,利用零食、玩具进行诱骗的案例为主。如今,人贩子的手法已经从“带你走”、“给你吃”转变成“你给我带路”。在外地的一些案例中,有人贩子谎称自己的宠物狗丢失,要小朋友给他带路找狗,这时候乐于助人的小朋友就会掉进“骗子”设下的圈套。
Q
如果遇到被拐卖、拐骗,孩子应该如何保护自己?
金海坚:孩子应该要伺机求助,如果是在公共场合,大声呼救是有必要的。但是,如果已经被人贩子带入四下无人的地方,孩子不宜做过激的反抗,以免造成伤害。
有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,发生在北京往河北的高速上,一个妇女带着小女孩一直在高速上走,警方通过视频巡控发现这个异常后上前劝阻。小女孩有个明显的动作,引起民警注意,她拽着警察说“这不是我妈妈”。在女孩的明确提示下,民警随即对女子展开询问,发现其对女孩个人信息知之甚少,最终警方联系上女童家长,成功完成解救。
Q
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开展防拐教育?
金海坚:除了随时提醒孩子,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、不要跟陌生人走之外,还要提醒他们不要为陌生人带路。如果与家人走失,应尽可能呆在原地寻求帮助,等待家长前来寻找。否则双方都在移动,会提高寻找的难度。
另外,需要让孩子背出家人的联系方式、家庭住址,并且在孩子的书包上留下监护人信息,以便孩子走失时可以尽快找到家属。
Q
有什么防拐技能是孩子需要掌握的?
金海坚:除了背出家人的身份信息外,家长和学校还需要让孩子们学会辨识几种特殊身份,包括警察、保安、消防员等身着制服的人,以便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及时求救。
需要提醒的是,家长在平日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习惯把警察放在对立面。比如说,“如果你不听话,就会被警察叔叔抓走”,这种把警察叔叔当“大灰狼”角色的理念灌输,非常不利于孩子在遇到危险时及时向警察求救。
Q
目前,上海的儿童和家长防走失、防拐骗意识如何?
金海坚:近年来,上海的拐卖妇女儿童案件始终处于微发状态,人家都说我们“打拐办”是个即将“失业”的部门。其实不然,近年来,我们越来越多地将工作的重点放在防范宣传上,把防拐知识送进校园、放上网络,制作了形式多样的防拐微电影。
总体来说,上海的家长和儿童的防拐意识还是比较高的。近年接报的案件大多数情况都是孩子离家出走。因此,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,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、朋友式的关系。2016年10月,有一位13岁的中学生漏做作业,因害怕老师请家长,离家出走了64个小时。有时候,只是老师、家长一句无心的责骂和敲打,很可能会激起孩子萌生“离家出走”的想法,所以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。
Q
朋友圈里常常也会出现一些真假寻子(女)的信息,对此您有何建议?
金海坚:的确,有许多人出于各种目的,在网上散播虚假寻人信息。许多网友在面对这些信息时“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”,都会选择转发。在转发前,还是应该做个简单的核实,比如对信息里留的电话试着打一打。此外,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随手查一查,因为很多类似的信息往往会在全国各地出现。